中国龙珠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龙论666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6|回复: 7

[转帖]解放军为开国将军授军衔制全景式扫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放军为开国将军授军衔制全景式扫描  
  
搜狐新闻每月万元奖金征集新闻点评 重金征集城市博客  
  
【来源:东北新闻网】  
  解放军为开国将军授军衔制全景式扫描
   编者按:从1955年开始的授衔、授勋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随着时间的远去,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更多的探寻和了解。今年9月是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50周年,本刊特意组织了1955年授衔、授勋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中央军委把实行军衔制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建国后,中央军委为加强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把实行军衔制的问题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0年7月4日,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罗荣桓在军委部长会议的发言中,提起军衔、奖励问题,拟在总干部管理部的编制里增设军衔奖励处。并准备把1951年的首要任务定为给军队评定军衔。
  1939年和1946年,我军曾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实施。建国前夕的1948年,党内又开始酝酿关于军队内部的等级和军衔制的问题。
  建国初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解放军军兵种发展很快,短短两年多,空军、海军和装甲兵、防化兵等新的军兵种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初步建成了一支军兵种齐全的诸军兵种合成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放军已有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作战形式,尤其是与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作战。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军衔,朝鲜人民军有军衔,在确定指挥关系和协同作战上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实行军衔制,不仅已是解放军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现代战争对军队协同作战的需要。实行军衔制度,便被提到统帅部议事日程。当然,要在全军正式授军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授军衔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罗荣桓和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傅钟,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赖传珠、徐立清为此忙得不可开交。给数以万计的功臣“论功行赏”,评定军衔谈何容易?在要评衔的人当中,许多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也有不少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还有少数民族干部和起义将领。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军干部的平衡问题等等。
  经过1951年进行的外围基础工作,如对从战争年代发展起来的庞大单一的陆军步兵进行精简整编,裁减员额150余万,同时又扩大海、空军军种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兵种的建设,并重新清理干部、战士的档案,总政治部对评定军衔的工作有了大致的宏观把握。
  1952年初,罗荣桓率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赖传珠、徐立清与苏联专家开始酝酿军衔等级设置方案,拟设6等20级,即: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当时的苏联顾问卡苏林的反对,因为苏军中没有准上将和准尉,同时,他还反对中国的准将制度。莫斯科也发来电报支持卡苏林的意见,中方最终妥协。
  1952年11月26日,罗荣桓代表总干部管理部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呈送了关于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列出了与苏军顾问拟制的初步计划。
  1953年初,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准备于当年7月份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度与薪金制度,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条例未能实行。同年9月上旬,彭德怀再次向毛泽东提出实行军衔制的必要性。1953年底召开的党的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1954年10月,经罗荣桓提名,宋任穷调任总干部管理部第一副部长,同赖传珠和徐立清一起协助罗荣桓工作。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颁发勋章奖章工作的指示》。1月28日,总政治部印发《关于实施军官服役条例,实行军衔制度的宣传要点》。2月8日,包括军官军衔制有关内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由毛泽东颁布实施。军官军衔等级正式设为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条例》规定:“军衔是军官终身的光荣称号,非因犯罪经法院判决,不得剥夺。”因此,解放军实行的军衔制度,属于永久军衔性质。永久军衔的特点是,将军官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当然,军官犯了错误,“军衔降级可以作为一种惩戒”。还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军衔高的军官对军衔低的军官,军衔高的为上级。当军衔高的军官在职务上隶属军衔低的军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根据这一规定,同在一个连队工作的上尉副连长,必须作为下级而服从中尉连长的指挥。
  按干部任免权限,授予上将至少将军衔人员名单由总干部管理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分别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予;授予校官军衔人员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管理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1955年8月11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达了《关于军士和兵评定军衔的指示》,士兵军衔正式设为2等5级,即: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这样,军官和士兵军衔等级设置总共为6等19级。经过反复酝酿,全军军官和士兵的授衔工作正式开始。
  由总干部管理部和总政政治干部部负责提出名单的少将至上将共有1000余人。他们绝大部分入伍于红军时代,也有少数人入伍于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及起义将领。战争年代,他们在不同地区作战,立下了战功,为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任职和级别有高有低,德才表现也有差异。在评定军衔时,对这1000多名部队骨干,如何能做到公平合理,基本上符合本人状况,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党内和军内的团结,是一件意义重大而又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
  毛泽东提出不要大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终于诞生
  在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些常委提出,毛泽东应被授予大元帅军衔,就像斯大林那样,而他比斯大林率领部队打的仗多,时间又长。同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都应被授予元帅军衔。对此,刘少奇和彭真都在会上作了说明。他们说,这个建议是合理的、正确的。
  不久,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授衔的初步方案。此方案中,毛泽东被评为大元帅,评出的元帅、大将也不止十个。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为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为大将。听完汇报后,毛泽东说:“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穿上大元帅的制服不舒服啊!”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毛泽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一致赞同他的意见。接着,毛泽东问在座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刘、周、邓都摆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问过去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转到地方工作的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李先念等人:“你们几个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这几位也都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反复考虑,认为毛泽东已任党和国家主席,周恩来已任政府总理,现在又是和平时期,他们不要军衔也有道理。于是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后来在实施过程中,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大元帅衔空缺未授;为解决副排级干部的授衔问题,又增设了准尉军衔,准备过渡一两年之后撤销,但实际上一直保留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之时。
  1955年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按照中央的规定,军衔评定的参考标准分为三项:军功、资历、任职。中将以上可以称为高级将领。少将以上的军衔评定交由彭德怀、罗荣桓等人负责,元帅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名。
  关于元帅军衔的授予标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规定了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军队级别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编制军衔》规定了兵团司令员以下各级职务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
  彭德怀、罗荣桓等主管评衔的领导人,在评衔过程中始终坚持公道合理、实事求是,又照顾五湖四海的原则。对每人应授什么军衔,主要是根据现任职务,对军队建设的贡献、战功和现实德才表现,并适当考虑个人资历,同时又作全面衡量。罗荣桓要求干部部门按上述原则,首先选出各类人员的标杆,然后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反复进行衡量比较,最后提出评定军衔等级的意见。对于拟授予中将、上将的234人,罗荣桓亲自主持逐一研究讨论。有了问题随时向军委请示,然后由他亲自提出名单。少将这一级的评定,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萧华和王宗槐等负责,遇到难以确定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商解决。
  评衔很重要的依据是干部当时的级别和职务。但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不能完全按当时每人的职级机械套衔,因此按职级评衔存在很大的伸缩性。例如同为少将,有正师级的,有军级的,还有准兵团级的。对一些级高而评衔相对偏低的干部,罗荣桓亲自谈话,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说明原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照顾大局,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在军队高级干部中,有少数人资格较老,有重大战功,但历史上又屡犯错误,如何评定他们的军衔也是一个需慎重对待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繁忙的工作,授予将级军衔人员的名单终于全部经军委审查批准了。1955年9月初,在罗荣桓主持下,军委召开了授衔工作总结会议。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罗荣桓宣读了少将以上人员名单,赖传珠作了授衔准备工作的总结报告。
  10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名大将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校级军官3.2万名,尉级军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
  上将及其以下的将官,其名单的排列顺序基本上是以将军们当时在军队的任职职务,按照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国防部、军委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其中军事院校和军兵种的次序略有变动。中将和少将的排列顺序在大军区仍按原6大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来进行。同时,少将在系统单位内按照职务级别: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正师级等,分别依次排序。
  根据国防部下发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军官编制军衔基本上是以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规定的。如: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军兵种政委授予上将至大将军衔;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武汉军区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授予上将至中将军衔;
  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副职,军兵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司令员、政委授予中将至上将军衔;
  军长、政委,省军区司令员、政委,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副职,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中将军衔;
  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副职,海军基地司令员、政委,其他军区、兵团、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直属部部长授予中将至少将军衔;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昆明、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少将至中将军衔;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师长、政委,军分区司、政、政治部主任授予少将至大校军衔;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属处处长,军兵种司、政、后下属部(处)长授予大校至少将军衔;
  副师长、副政委、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授予大校至上校军衔;军区海、空军司令员、政委、后下属处处长授予上校至大校军衔;团长、政委授予上校军衔;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授予上校至中校军衔;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授予中校至上校军衔;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授予中校至少校军衔;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个床位医院院长、政委授予少校至中校军衔;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舰舰长,三级参谋授予少校军衔;
  师后勤各科科长授予少校至大尉军衔;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授予大尉至少校军衔;连长、指导员授予上尉至大尉军衔;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授予上尉军衔;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授予上尉至中尉军衔;副连长、副指导员授予中尉至上尉军衔;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授予中尉至少尉军衔;排长授予少尉至中尉军衔;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授予少尉军衔。
  评衔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8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除2位军长(陈明仁、董其武)被授予上将衔外,其余的只有5人(陈康、吴瑞林、张天云、曾泽生、饶子健)被授予中将军衔,59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梁金华、刘宣)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9.7%。在师长中,也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
  解放军在授衔的同时,又为全体官兵授勋,以表彰他们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将帅们虚怀若谷,主动让衔的佳话频传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特别是到地方工作的原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到地方工作的原解放军高级领导人除赛福鼎·艾则孜、乌兰夫、谢富治、韦国清、叶飞、阎红彦等少数几位因特殊情况授予军衔外,其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领导,如程子华、习仲勋、杨尚昆、滕代远、舒同、江华等,还有驻外大使,如耿飚、姬鹏飞、黄镇、韩念龙、王幼平等都没有授予军衔。
  被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军队领导人,高风亮节,以身作则,纷纷提出降衔。
  第一个提出让衔的是徐向前。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他给毛泽东专门写过信,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评这个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内“山头”最大的同志为元帅,而徐向前的让衔有小部分原因也是避嫌。
  第二个是主持评定工作的罗荣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帅,因为自觉无尺寸军功。然而,毛泽东坚持罗荣桓上选,他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将里面让衔的首推许光达。许光达在接见苏军代表团以后,周恩来通知他将被评为大将,他感到很不安。周恩来让贺龙做他的工作。贺龙说:“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周、柳有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改行搞党务或行政。”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贺龙回答:“可能是大将。”“若是叶挺还在呢?”“元帅,理所当然的元帅。”许光达又说:“毛主席、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谢。但与其他几位大将比,无论德、才、资,均不如他们。我请求贺总把我的意见反映到中央军委,改授我上将衔。”后来,许光达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信,要求降低标准,只评上将。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作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讲话时,对许光达让衔一事进行了真挚的赞扬:“同志们,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级别降低的人,他就是许光达同志!这是一面镜子!一面共产党员毫不为己、不谋私利的镜子!他将始终成为我党、我军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镜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个大将叫做徐达,他是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后,我们人民军队中也有一位大将,他就是许光达,他是以他的高风亮节而名震天下的!”1965年,取消军衔制,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许光达应定为行政四级。这时,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行政级别降为行政五级。
  大将里还有一个让衔的是徐海东。徐海东一生三次“让贤”:第一次就是因为上级任命程子华为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丝毫没有怨言,主动提出自己做副军长,让专门赶来做他工作的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很感动。第二次,他把新四军副军长的职位让给张云逸,主要是考虑张云逸在百色起义的功绩。这次,他提出自己在1940年以后几乎没有再工作过,所以,不适合当选如此之高的军衔,他推荐了王震、萧克,而许光达向中央推荐的也是这两个人。徐海东在让衔的时候曾经说过:“想起徐宝珊、吴焕先同志功劳都在我之上,却过早地为革命牺牲了,我何以能够当得起大将呢?”
  中将里让衔的有徐立清和孙毅。徐立清要把自己该评的上将降为中将,孙毅则是要把自己该评的中将降为少将。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在1949年底就是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彭德怀几次找他谈话,但是,他坚决要求把自己降低为中将,彭德怀苦笑着说:“别人都说我是犟脾气,我看你比我还犟!”彭德怀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到这件事时说:“徐立清我了解他,人很好,没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毛泽东接着说:“不简单哪,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
  在授衔仪式举行的前一天,周恩来又专门打电话邀徐立清到中南海面谈。周恩来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说完,周恩来把摄影师叫来,在他的书房里和徐立清合影留念。在授衔庆祝酒会上,未被授衔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突然叫了徐立清的名字。徐立清急忙来到刘少奇跟前,刘少奇说:“你是一名应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军衔的中将。”徐立清说:“您本该授元帅不是也没要嘛,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啊。”正在这时,彭德怀也来到徐立清面前说:“你两个金豆的含量可不一般啊。”
  素有“孙胡子”之称的孙毅,1936年2月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45年任冀中军区司令员,解放初,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与他一样的同志戴上了上将军衔,而他只是中将,评衔前他给组织写信:“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决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党组织和人民给我的已经大大超过我的奉献了。”
  与让衔相反,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军衔被评低了。这也难怪,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大将以上可以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而且,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的确相差很多。于是,就有了一些人出来反映自己的情况。
  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
  王必成在红军时期是四方面军的干部,长征以前的最后职务是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第六师副师长,和上将刘震等人是平级,解放战争时是第七兵团副司令。
  王近山是红四军出身,长征以前的最后职务是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和陈赓是平级的,抗战时任太岳纵队副司令,解放战争时任二野三兵团副司令兼任十二军军长和政委。
  王必成因为是谭震林的老部下,就去找谭震林说。谭震林答应帮助他反映,还真反映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王必成知道以后,还专门找谭震林道歉。罗荣桓找了谭震林解释。谭震林丝毫不怪罪王必成。谭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说,谭老板人很厉害,爱发脾气,但是对部下很体贴。历史上,因为涟水战役,王必成被谭震林一顿猛批,可是后来,谭震林发现是自己错怪了王必成,还给王必成道歉,这回还主动帮着王必成呼吁。
  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还有钟伟少将。他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提拔得很快,他是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和黄永胜平级;后来担任四野四十九军军长,和梁兴初平级,怎么也该是中将,所以,他觉得低了,就骂了人,毛泽东都知道了。林彪气得把钟伟叫去批了一通。其实,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也是清楚的,所以,对钟伟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定的,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就是毛泽东点的名,也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实事求是地讲,王近山、王必成等人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同让衔的人一样,他们也应受到人们的尊敬。有些人连牢骚都不发。像白志文少将,红军的时候就是师长,评定他为少将,有人就建议他去争一下。白志文说:“有什么好争的?多少人连命都没了,我们命大活下来了,?下转第46页? ?上接第14页?评一个少将就应该知足了。想想我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牺牲时不到30岁,我们现在应该知足吧。”
  像段苏权少将,红军时期就是黔东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是四野第八纵队司令员。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的行列里,周围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有位同事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像谢振华少将,在红军长征前撤离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场大仗——高虎脑战斗中,担任红十四团政委,才18岁。长征胜利后,谢振华担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执行科长,许多重大案件他可直接向毛泽东汇报。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时期,他担任华野第十二纵队司令员。1949年全军整编时,他担任第三十军首任军长。按资格、职务和战功,应该授中将军衔。
  担任全军首任野战军军长的还有邱蔚、朱绍清、胡炳云等,担任首任军政委的还有廖海光、李中权、谢明等,都是资格老,职务高,战功大,应该授中将军衔,而实际上只授了少将军衔。他们没有说什么,而是表现出战争年代见了荣誉就让的高风亮节。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更是正确看待自己的军衔。
  朱德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是德高望重的元勋。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对高级将领们说:“目前中国革命已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同志们,如果我们要问天下是谁打下来的,这份功劳应该归在谁身上,那我就要说,这个天下是全党同志和群众一起打下来的,这份功劳应该首先归在人民大众身上。”“人家把功劳归给我,我就把功劳往下推,我想你们也要这样推才好。”
  彭德怀在同干部闲谈中也多次说:“我这个人并不需要这个牌牌,我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不评一些元帅,那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1959年6月,他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谈话时说:“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徐向前也说:“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罗荣桓没有将被授予元帅军衔看成是个人的荣誉。他对总政治部的一些干部说:“我是总政治部主任。给我授元帅衔,这主要是党中央和人民给予我们军队政治工作者的崇高荣誉。”
  授衔后的有关数字统计显示出解放军特色
  现在回过头来看,解放军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10年时间里,不但留下了将帅们本人请求让衔、降衔的佳话,甚至争衔的轶闻,而且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
  首次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萧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暲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明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徐斌34岁。
  中将以上将帅的有关情况,经统计整理如下。
  籍贯?以当时省份划分)分布:
  元帅:四川籍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4人,湖南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湖北籍林彪1人,山西籍徐向前1人,广东籍叶剑英1人。
  大将:湖南籍粟裕、陈赓、黄克诚、萧劲光、谭政、许光达6人,湖北籍徐海东、王树声2人,四川籍罗瑞卿1人,广东籍张云逸1人。
  上将:湖南籍萧克、王震、邓华、彭绍辉、李涛、傅秋涛、甘泗淇、宋任穷、苏振华、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唐亮、杨得志、陈明仁、陶峙岳、杨勇、李志民、李聚奎(1958年授上将)19人;
  湖北籍韩先楚、王平、郭天民、周纯全、陈再道、王宏坤、刘震、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黄永胜、贺炳炎、谢富治、王建安(1956年授上将)14人;
  福建籍叶飞、刘亚楼、杨成武3人;
  江西籍赖传珠、萧华、陈奇涵3人;
  四川籍陈伯钧、张爱萍、傅钟3人;
  陕西籍李达、张宗逊、阎红彦3人;
  广西籍李天佑、韦国清2人;
  安徽籍洪学智、李克农2人;
  山西籍董其武、赵尔陆2人;
  辽宁籍吕正操、周桓2人;
  广东籍周士第1人;
  贵州籍杨至成1人;
  河南籍许世友1人;
  内蒙古籍乌兰夫1人。
  中将:湖南籍丁秋生、王紫峰、文年生、方强、方正平、孔石泉、甘渭汉、向仲华、汤平、刘先胜、刘志坚、刘转连、刘金轩、刘培善、刘道生、杨梅生、李寿轩、萧新槐、吴信泉、何德全、邱创成、张震、张藩、张令彬、张经武、张翼翔、陈正湘、欧阳文、欧阳毅、周仁杰、周玉成、钟赤兵、饶子健、姚喆、晏福生、郭鹏、唐天际、唐延杰、曹里怀、彭明治、赖毅、廖汉生、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45人;
  江西籍王宗槐、王恩茂、王道邦、王辉球、邝任农、匡裕民、朱明、朱辉照、刘西元、刘浩天、杜平、李作鹏、萧望东、旷伏兆、吴克华、吴法宪、吴富善、邱会作、余秋里、张国华、周彪、周赤萍、周贯五、钟汉华、饶守坤、袁升平、黄火星、黄志勇、康志强、梁必业、梁兴初、彭林、彭嘉庆、温玉成、曾思玉、谢有法、蔡顺礼、廖容标38人;
  湖北籍王必成、王近山、王尚荣、田维扬、成钧、刘飞、刘昌毅、杜义德、杨秀山、李天焕、李成芳、吴先恩、余立金、张才千、张天云、张仁初、陈康、陈庆先、周希汉、周志坚、胡奇才、饶正锡、秦基伟、聂凤智、顿星云、徐深吉、徐斌洲、黄新廷、韩伟、程世才、鲍先志、詹才芳32人;
  安徽籍皮定均、杨国夫、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聂鹤亭(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徐立清、陶勇、梁从学、曾绍山、滕海清12人;
  福建籍刘忠、苏静、张南生、陈仁麒、罗元发、罗舜初、袁子钦、郭化若、傅连暲9人;
  河南籍王秉璋、刘少文、李雪三、张池明、张祖谅、范朝利、郑维山、钱钧8人;
  广东籍邓逸凡、卢胜、庄田、萧向荣、曾国华、谭甫仁6人;
  陕西籍孔从洲、张达志、赵启民、崔田民、阎揆要5人;
  广西籍韦杰、冼恒汉、莫文骅、覃健4人;
  山东籍孔庆德、刘兴元、孙继先3人;
  四川籍毕占云、吴瑞林、贺诚(195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3人;
  西藏籍朵噶·彭措饶杰、阿沛·阿旺晋美2人;
  河北籍孙毅、韩振纪2人;
  云南籍赵镕、曾泽生2人;
  新疆籍赛福鼎·艾则孜1人;
  北京籍倪志亮1人;
  宁夏籍韩练成1人;
  山西籍常乾坤1人;
  辽宁籍万毅1人;
  江苏籍王诤1人。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将帅原籍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4人;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6人;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19人;出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45人。可谓川湘火辣,将帅云集!由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有“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来分别。
  学历分布:
  元帅:黄埔军校林彪、徐向前2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叶剑英2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彭德怀1人,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刘伯承1人,法国勤工俭学陈毅、聂荣臻2人,武昌中山大学罗荣桓1人,苏联东方大学刘伯承、叶剑英2人;
  大将:黄埔军校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人,苏联东方大学许光达1人,苏联列宁格勒军政学院萧劲光1人;
  上将:黄埔军校周士第、陈明仁、杨至成、宋时轮、张宗逊、郭天民、陈奇涵、陈伯钧8人,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刘亚楼、杨至成、李天佑3人,苏联中山大学乌兰夫、甘泗淇、傅钟3人,东北讲武堂吕正操1人,平凉第二军官学校李达1人,保定军官学校陶峙岳1人;
  中将:黄埔军校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倪志亮、郭化若、唐天际、谭希林、王诤、曾泽生9人,东北讲武堂万毅1人,保定讲武堂韩振纪1人,云南讲武堂曾泽生1人,苏联中山大学刘少文1人,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刘道生1人,苏联东方大学唐延杰1人,苏联红军航空学校常乾坤1人,苏联红军步校庄田1人,苏联红军炮校郭化若1人。
  革命经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各种起义的分布情况:
  南昌起义:元帅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6人,大将粟裕、陈赓、许光达3人,上将萧克、赵尔陆、杨至成、周士第4人,中将赵镕、聂鹤亭、唐天际、彭明治、谭甫仁、谭家述6人;
  秋收起义:元帅罗荣桓1人,大将谭政1人,上将宋任穷、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5人,中将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郭鹏、韩伟、谭希林、谭冠三7人;
  广州起义:元帅聂荣臻、叶剑英、徐向前3人,上将郭天民1人,中将贺诚、聂鹤亭、倪志亮3人;
  平江起义:元帅彭德怀1人,上将苏振华、李聚奎、傅秋涛、彭绍辉4人,中将刘志坚、李寿轩、欧阳毅、周玉成、姚喆5人;
  湘南起义:元帅林彪、陈毅2人,大将粟裕、黄克诚2人,上将邓华、朱良才、杨至成3人,中将王紫峰、萧新槐、赵镕、唐天际、曹里怀、谭冠三6人;
  黄麻起义:大将徐海东、王树声2人,上将王宏坤、王建安、许世友、陈再道、周纯全5人,中将刘飞、吴先恩、周希汉、秦基伟、徐深吉、詹才芳6人;
  百色起义:大将张云逸1人,上将李天佑、韦国清2人,中将莫文骅1人;
  宁都起义:上将李达1人,中将李雪三、韩振纪、孙继先、孙毅、王秉璋5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属的部队:红一方面军: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8人,大将粟裕、黄克诚、萧劲光、罗瑞卿、谭政、陈赓、张云逸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红二方面军:元帅贺龙1人,大将许光达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红四方面军:元帅徐向前1人,大将徐海东、王树声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陕甘红军:上将阎红彦1人,中将3人。
  抗日战争时期所属的部队:八路军: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9人,大将萧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谭政、许光达6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新四军:元帅陈毅1人,大将粟裕、黄克诚、徐海东、张云逸4人,上将26人,中将86人。
  解放战争时期所属的部队:军委总部:元帅朱德、叶剑英2人,上将李涛、傅钟、李克农3人。第一野战军:元帅彭德怀、贺龙2人,大将许光达1人,上将张宗逊、甘泗淇、王震、贺炳炎、彭绍辉、陶峙岳6人,中将21人;第二野战军:元帅刘伯承1人,大将陈赓、王树声2人,上将李达、宋任穷、陈锡联、谢富治、郭天民、杨勇、苏振华、陈再道、阎红彦9人,中将21人;第三野战军:元帅陈毅1人,大将粟裕、张云逸、徐海东3人,上将唐亮、钟期光、许世友、傅秋涛、张爱萍、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韦国清10人,中将38人;第四野战军:元帅林彪、罗荣桓2人,大将萧劲光、黄克诚、谭政3人,上将萧克、赵尔陆、周纯全、李聚奎、杨至成、萧华、刘亚楼、陈伯钧、韩先楚、李天佑、黄永胜、刘震、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陈奇涵、陈明仁、王宏坤、吕正操、周桓20人,中将56人;华北野战军:元帅聂荣臻、徐向前2人,大将罗瑞卿1人,上将杨成武、朱良才、王平、周士第、王新亭、杨得志、李志民、乌兰夫、董其武9人,中将30人。
  中国56个民族,都有先进分子参加革命?可谓群星荟萃,将星璀璨,共出了35位少数民族将军,其中大将1人,上将2人,中将8人,少将24人,他们分布在9个少数民族。
  侗族1人:大将粟裕;
  壮族11人: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覃健、冼恒汉,少将韦祖珍、卢绍武、吴西、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朱鹤云;
  蒙古族5人:上将乌兰夫,少将索立波、孔飞、廷懋、吴涛;
  土家族2人:中将廖汉生,少将彭飞;
  满族4人:中将万毅,少将赵承金、郭维城、白志文;
  藏族5人:中将朵噶·彭措饶杰、阿沛·阿旺晋美,少将桑颇·才旺仁增、凯墨·索南旺堆、黄正清;
  回族2人:少将刘世昌、刘瑞方;
  维吾尔族4人: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少将曹达诺夫·扎依尔、祖农·太也夫、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塔吉克族1人:少将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在将军队伍中,还有一些因战伤而残废了身躯的将领,这使他们具备独有的丰采。
  独臂将军有:上将贺炳炎、彭绍辉2人,中将余秋里、晏福生2人,少将陈波、彭清云、童炎生、左齐、廖政国、朱声达、苏鲁7人;
  短臂将军有少将龙书金、罗应怀2人;
  独腿将军有中将钟赤兵1人;
  独脚将军有少将谢良1人。
  毛泽东在谈及我军的伤残将领时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授衔时,只有一名女性被授予将军军衔,她就是时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的李贞少将。只有一名外国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就是越南籍的洪水将军。他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有14位在解放战争时期起义的将领被授予军衔,其中上将有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3人,中将有孔从洲、韩练成、曾泽生3人,少将有林遵、邓兆祥、廖运周、王启明、白天、刘善本、张世珍、魏镇等8人。
  原东北军出身的将领25名:上将吕正操,中将万毅,少将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
  原西北军出身的将领8名:中将孔从洲、阎揆要,少将张希钦、童陆生、何振亚、沈启贤、牛化东、廖运周。
  归侨将帅8人:元帅叶剑英,马来西亚归侨;上将叶飞,菲律宾归侨;中将庄田,新加坡归侨;中将卢胜,新加坡归侨;少将唐铎,苏联归侨;少将陈青山,马来西亚归侨;少将叶松盛,印度尼西亚归侨;少将曾生,澳大利亚归侨。
  唯一的将军夫妻:上将甘泗淇,少将李贞。
  同名将军有4对:李元:1894年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元: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1964年晋升少将。李道之:1911年生,江西吉水人,1955年授予少将;李道之:1916年生,山东牟平人,1964年晋升少将。张英:原名黄文荃,1914年生,广西灵川人,1961年晋升少将;张英:1916年生,辽宁盖县人,1964年晋升少将。罗斌:1915年生,江西永新人,1955年授予少将;罗斌:1914年生,福建武平人,1962年晋升少将。
  首次授衔时,解放军各重要军事部门将帅云集,群星璀璨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是全军的统帅部和首脑机关,军委主席毛泽东。
  解放军首次授衔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共有11人,除邓小平1人未授元帅军衔外,其余10人均授予元帅军衔,他们是: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林彪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
  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大将,副秘书长萧向荣中将。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副部长黄克诚大将、谭政大将、萧劲光大将、王树声大将、萧克上将、李达上将、廖汉生中将。
  总参谋长粟裕大将,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张宗逊上将、李克农上将、王震上将、许世友上将、邓华上将、彭绍辉上将、张爱萍上将、杨成武上将、韩先楚上将。
  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副主任谭政大将、傅钟上将、萧华上将、甘泗淇上将。
  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黄克诚大将,副部长洪学智上将、张令彬中将、邱会作中将,副政委邱会作中将(兼)、李耀中将。
  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元帅,副部长宋任穷上将、赖传珠上将、徐立清中将。
  训练总监部部长刘伯承元帅,副部长张宗逊上将、萧克上将、李达上将、彭绍辉上将、周士第上将、郭天民上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元帅,副部长周纯全上将、杨至成上将、阎揆要中将。
  总财务部部长余秋里中将,副部长唐天际中将、汤平中将、何维忠少将。
  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大将,副部长封永顺少将、涂锡道少将、陈文彪少将。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副司令员王宏坤上将、罗舜初中将、方强中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苏振华上将,参谋长周希汉中将。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副司令员王秉璋中将(第一副司令员)、刘震上将、常乾坤中将、徐深吉中将,副政委吴法宪中将,参谋长王秉璋中将(兼),政治部主任王辉球中将。
  防空军司令员杨成武上将,副司令员谭家述中将、成钧中将(兼参谋长),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谷景生少将,政治部主任龙道权少将。
  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大将,第一副司令员程世才中将、第二副司令员韦国清上将、第三副司令员邓少东少将,副政委李天焕中将,参谋长吴烈少将,政治部主任欧阳毅中将。
  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副司令员邱创成中将、苏进少将,副政委邱创成中将(兼),参谋长陈锐霆少将。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副司令员聂鹤亭中将,副政委向仲华中将,参谋长钟人仿少将。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副司令员胡奇才中将(兼参谋长),副政委黄志勇中将。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上将,第一副司令员李寿轩中将、第二副司令员郭维城少将,技术副司令员刘克大校,副政委崔田民中将,参谋长徐斌少将。
  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政委朱良才上将,副司令员郑维山中将、王近山中将、陈正湘中将、韩伟中将,参谋长韩伟中将(兼),政治部主任袁升平中将。
  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上将,政委周桓上将,副政委杜平中将、甘渭汉中将,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兼),参谋长吴信泉中将。
  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中将,政委冼恒汉中将,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中将、第二副司令员杨嘉瑞少将、第三副司令员徐国珍少将,参谋长李书茂少将,政治部主任王庆生大校。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第二政委王新亭上将(代理司令员),副政委彭嘉庆中将,参谋长胡炳云少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政委唐亮上将,副司令员叶飞上将、郭化若中将,参谋长张才千中将,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中将。
  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副司令员孔庆德中将、李迎希少将(兼参谋长),副政委谭甫仁中将、张广才少将,政治部主任叶明少将。
  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上将,副司令员文年生中将、梁兴初中将、詹才芳中将,副政委刘兴元中将,参谋长韩先楚上将,政治部主任陈仁麒中将。
  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副司令员李文清少将、何正文少将(兼参谋长),副政委阎红彦上将、郭林祥少将,政治部主任余述生少将。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上将,副司令员秦基伟中将,第二副政委金如柏少将,参谋长鲁瑞林少将,政治部主任胡荣贵少将。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上将,副司令员刘华香少将、刘彬少将,副政委苏谦益,参谋长孔飞少将,政治部主任廷懋少将。
  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恩茂中将,副司令员陶峙岳上将、赛福鼎·艾则孜中将、郭鹏中将、张希钦少将(兼参谋长),副政委曾涤少将(兼政治部主任)。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政委谭冠三中将,副司令员阿沛·阿旺晋美中将、朵噶·彭措饶杰中将、李觉少将、陈明义少将(兼参谋长),副政委范明少将、王其梅少将,政治部主任刘振国少将。
  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刘伯承元帅,副院长陈伯钧上将,副政委钟期光上将,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中将,教育长唐延杰中将。
  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罗荣桓元帅,副院长萧华上将、莫文骅中将(主持工作)。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委宋时轮上将,副校长姚喆中将、庄田中将。
  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副院长刘居英少将,副政委刘有光少将。
  后勤学院院长邱会作中将,政委黄克诚大将。
  从上述蔚为大观的阵容看,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各重要军事部门可谓将帅云集,群星璀璨,显示出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的水平。
  将帅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为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国家也为将帅们配套了相应的级别。这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1955年授衔时10位元帅和8位大将均为大军区及其以上级别,2位大将为正兵团级别;其余兵团级干部134人,其中53人被授予上将军衔,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涵盖从大将到少将整个将军系列;还有正军级干部9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具体情况分布如下:
  正兵团级干部36人,其中2人被授予大将军衔,33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大将:王树声、许光达;上将: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中将:徐立清。
  副兵团级干部42人,其中19人被授予上将军衔,2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上将: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中将: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少将:贺晋年。
  准兵团级干部58人,其中1人被授予上将军衔,54人被授予中将军衔,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上将:贺炳炎;中将: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聂鹤亭;少将:袁也烈、解方、段苏权。
  另外,王建安、李聚奎2位正兵团级干部,分别在1956年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乌兰夫、阎红彦2位上将按地方行政级别套级,也相当于正兵团级。
  正军级中将有97人:
  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赛福鼎·艾则孜、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均、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和朵噶·彭措饶杰为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赛福鼎·艾则孜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他们因在地方上有行政职务,所以均套用地方行政级别,如果套用军队级别,就是正军级。
  实事求是地讲,全军首次评衔如果严格按照《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来落实,产生的将帅可能会更多。元帅和大将肯定都会超过10个,将领的总数也会达到2000左右。由于实际操作时把握的尺度过严,加上将帅们大多很谦虚,所以形成了现有的结果。另外,当时也考虑到以后军衔等级的晋升,所以留下了一些伸展的空间。不过,由于后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军衔的晋升只在少将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中将和上将进行了个别的补授,而元帅和大将却一直未动。
  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京举行隆重的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大会。参加典礼的共有1300多人。
  主席台正面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画像两侧挂着国旗。
  在主席台上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在主席台上的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典礼局局长余心清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代国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
  毛泽东在主席台前,亲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8人。林彪、刘伯承2人因病未出席大会。
  授予元帅军衔仪式以后,彭真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命令。
  同日稍早时间,国务院先举行了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命令,周恩来总理把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分别颁发给粟裕等在京的将官。
  参加授衔、授勋典礼的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各民主党派,解放军驻京机关部队的军官,各军区、各军种兵种和军事学校的国庆节观礼代表,应邀参加典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观礼代表团代表。
  下午6时半,授衔、授勋典礼在军乐《胜利进行曲》的旋律中完毕。
  此刻,怀仁堂的后草坪上,早已摆好了一片餐桌,餐桌上杯盘鳞次栉比,盛满丰富的冷餐和水酒。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餐饮都自己动手。金灿灿的肩章、勋章、纽扣、衣领袖口的绣饰,和杯中的酒交相辉映。当时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这次授衔和酒会的全过程,都拍摄了下来。
  在怀仁堂的休息室里,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追溯着历史。“元帅阁下,”陈毅问贺龙,“当初你在南昌同叶挺打响第一枪时,可曾想到要当元帅?”“元帅?”贺龙用手把胡子一摸,“我连这是第一枪都没想到,我只想怎么打好这一枪。”叶剑英问陈毅:“要是叶军长还健在,贵军就出两个元帅,不是吗?”“不!”陈毅爽朗的笑声中带着严肃的口气,“要是他还健在,我就把这元帅的桂冠奉送给他。那时,在十大元帅中就有两个叶帅倒是真的。”当周恩来走向元帅们时,陈毅故意向他敬了军礼:“周副主席?”叶剑英则叫周恩来:“我们的总参谋长。”贺龙纠正说:“他应是未授军衔的元帅。”周恩来听了,仰天大笑,摆手道:“不,不,我只是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为诸位元帅当后勤。”
  北京的授衔仪式结束后,各大军区也先后举行了授衔仪式。
  1955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大检阅。当身着佩戴上了军衔肩章、军兵种和勤务兵符号标志新军装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威武亮相时,数十万人顿时一片欢腾。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实行军衔制是“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也分别发表了题为《人民解放军的大喜事》、《把荣誉授予敬爱的人》的社论。
  195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度。全军实行军衔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官兵,以严整威武的英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正规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发表于 2006-11-2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很多名字.........完全看不下去ing........而且字好多.......有沒有人看完講個大意XDD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忽然自己看了看也是,太多了。

我大概看了看,就是说当时授衔的一个场景,和十个元帅、大将还有将军的产生过程。

因为刚刚洪学智将军去世了,在世的将军之剩下两位,因此有此帖。


发表于 2006-11-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挨........過逝啦....在此默哀一下,雖然不認識.....要當上將軍真不簡單呢@@

得一階階的辛苦爬上去........而且人際關係也很重要.........人緣不好很難上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将军是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干部。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人啊,只不过他们没有活下来,要不然也都是开国的将军啊。


发表于 2006-11-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悟空の格古洛 于 2016-8-4 13:01 编辑

以下是引用zealot97在2006-11-23 上午 09:56:17的发言:

--

忽然自己看了看也是,太多了。

我大概看了看,就是说当时授衔的一个场景,和十个元帅、大将还有将军的产生过程。

因为刚刚洪学智将军去世了,在世的将军之剩下两位,因此有此帖。

哀悼~~~~~~~洪将军也算安享晚年了,可怜好多元帅都很惨的~~~~~向他们敬礼!!!!!!! 320 ⺶ ⺶

发表于 2006-11-2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

对中国军事了解甚少……

郁闷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从小对军事就很感兴趣的原因吧

我从头到尾看完了,除了少将的人名以外。

再次加深一下印象。很有感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龙论666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DBCN七龙珠网 (苏ICP备13043741号)

GMT+8, 2024-11-27 22:07 , Processed in 1.0998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22 DragonBallC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